一记记耳光在宿舍回荡,辱骂声伴随着手机摄像头的冷光。2025年9月初,广西苍梧县石桥中学校园欺凌事件引爆网络。校长、副校长、班主任接连被停职,9名施暴学生被送专门学校矫治。本该安宁的午休宿舍,成了暴力的温床。
官方通报直指“工作失职失责”,这不仅是对个人的问责,更是对校园治理体系的深刻警示。
每起欺凌背后
都是校园安全防线的失守
纵观此次广西校园欺凌事件,几乎涵盖了校园欺凌的所有典型要素:
从发生时间来看,事件发生在午休时段的宿舍这一监管盲区;
从行为特征来看,表现为多次实施、多人参与、拍摄视频传播;
从伤害后果来看,造成了从身体伤害到心理创伤的复合型伤害。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根据2025年2月的《2025学年校园欺凌实况调研》(基于1000份有效问卷)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学生欺凌的发生率达到15%,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遭受欺凌的比例更高达75%。
最高人民法院2025年校园暴力案件分析报告也表明,近年来校园欺凌案件每年以约8.7%的速度增长。更深入的研究显示:37.6%的欺凌事件发生在宿舍等生活区域;超过58%的严重欺凌事件都存在明显的“前期征兆”;而有近70%的受害学生选择沉默,不敢或不知如何寻求帮助。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无数受害学生被阴影笼罩的青春。校园欺凌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更会带来深远的心理创伤:研究表明,遭受欺凌的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风险比普通学生高出2-3倍,学业表现也普遍受到影响。更严重的是,这种影响可能持续到成年期,影响其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
校园防治欺凌
从“必答题”到“紧迫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校园欺凌问题,防治工作早已不是学校的“可选项”,而是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学校在保护学生免受欺凌方面的责任。未能有效履行这些职责,学校及相关责任人将面临行政处罚甚至法律责任。
从广西事件的处置结果可以看出,防治不力直接导致了学校管理层的停职和学校的声誉损失。这提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校园安全是办学的底线,一旦失守,付出的代价将是沉重的。
除了法律责任外,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更是深远而复杂。
对被欺凌者而言,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创伤、学习困难甚至极端行为;对欺凌者而言,如不及时干预矫治,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对学校而言,欺凌事件会破坏校园氛围,影响教学秩序,损害学校声誉;而对家长和社会来说,更是无法抹平的心理伤痛和社会负担。
六大举措
筑牢校园防欺凌体系
面对严峻现实,学校该如何系统构建防欺凌体系?学校可尝试以下六项落实举措:
一是建立双层工作机制
成立由校长牵头,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家长代表等组成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同时组建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参与的工作小组,形成“委员会决策、小组执行”的协同体系。
▷ 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 防治学生欺凌三人工作小组:
二是制定科学认定标准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21条列举了五类可能构成欺凌的行为,但并不是存在这五类情形就一定构成欺凌,还要结合以下几个特性综合判断:
发现学生欺凌线索或接到欺凌报告后,学校要快速反应,及时启动相应程序,由学生欺凌防治三人小组开展初步调查和评估,若发现疑似学生欺凌行为的,应及时提交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 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工作流程:
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应在调查和评估合议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学生欺凌事件报告,该报告必须包括三个部分:事件事实、调查过程、处置结论,报告不仅要说明对学生欺凌行为认定与否,还要明确对欺凌者的处置结论。
三是细化惩戒帮扶措施
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明确从训导、公益服务到纪律处分的分级惩戒制度。同时建立对施暴者的跟踪辅导和对受害者的心理援助机制,实现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 对欺凌者实施教育惩戒后,学校应设定专人与欺凌者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做好对欺凌者的跟踪、辅导、转化工作;对欺凌者家长进行专门家庭教育指导,让其了解学生欺凌对于双方的危害性。
● 对于被欺凌者,学校要联合家长一起对其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辅导,关心其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帮助。班主任、任课老师应对被欺凌者的伙伴关系予以重点关注,促进被欺凌者融入班级集体。对因遭受欺凌而无法在原班级就读的学生,家长提出调整班级请求的,学校应当进行评估,如有必要应予支持。但学校不能为了息事宁人而放弃法律底线,满足家长的不当诉求。
四是畅通举报监控渠道
为确保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欺凌,学校需建立畅通的举报渠道,并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首位接听人须及时回应、记录或转办,不得推诿。在此过程中,应严格保护举报人隐私,除直接受理人外不泄露其信息,询问过程应避开公众场合,避免二次伤害。
同时加强楼道、天台等隐蔽区域的视频监控,形成人防+技防的监控网络。
五是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
● 学校需加强教职工培训,提升其识别、干预和处理欺凌事件的能力,并教育学生及时报告异常。
● 教师处理矛盾时,应全面听取多方意见,确保公正,避免偏袒或简单化处理。
● 家长应关注孩子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变化,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认识欺凌的危害。若发生欺凌事件,家长应理性应对,依法沟通,避免采取过激行为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六是重点关爱困境儿童
建立留守儿童、身心障碍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机制,通过日常观察、谈心谈话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因弱势地位导致的欺凌事件。
校园防治欺凌好帮手
让防治工作有章可循
校园欺凌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解决方案。为此,“云南校长界”专为学校管理者打造了《学校防治欺凌工具包》,涵盖:
● 学校治理委员会
● 学校防治欺凌工作方案
● 学校防治欺凌工作计划
● 学校防治欺凌应急预案
● 学校防治欺凌工作总结
● 学校防治欺凌工作制度
● 学校防治欺凌工作记录
● 学校防治欺凌教育宣传PPT
部分内容展示如下——
● 领取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并备注【学校+姓名】,即可免费获取这份实用资源。
- 扫码获取资料-
这份工具包不仅帮助学校快速建立防欺凌体系,更让日常管理有章可循,为孩子们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让我们携手筑牢校园安全防线,让每个孩子都能远离恐惧,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