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渴望什么样的培训?学校培训如何“对胃口”?

新世纪
2025-09-19
图片


一线教师普遍反映:连续培训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疲惫,更是对培训实效的质疑。当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方式单一陈旧,“被动应付”便成为教师的无奈选择。这种名为提升、实为负担的“无效培训”,因其隐蔽性而长期被忽视。


真正的专业成长需要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变“单向灌输”为“主动生成”,让培训回归教育本质——这不是形式主义的任务,而是真正助力教师发展的专业支持。


图片

老师们有一种负担

叫“无效培训”


从道理上讲,教师培训本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积极学习、提升教学能力,是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正因如此,参与培训、主动学习,本应成为每一位老师的自觉行为。


但现实中,很多老师却无奈地发现:不少培训效果甚微,甚至渐渐流于形式。更有老师直言:“无作为的培训,其实是在坑老师……”


经过观察与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所谓“无效培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空洞,脱离教学实际,缺乏实用价值;二是方式不合理,比如“满堂灌”“重复讲”“一刀切”,导致老师听时“激动”、回去“不动”。哪怕内容本身有价值,落不了地,就成了“纸面培训”。


就像近年来频繁推出的“信息技术2.0”“AI教育应用”等培训,初衷是好的——帮助教师适应数字时代,提升课堂效能。但很多老师反馈:“培训参加了,证书拿到了,但除了记住几个概念,实际课堂还是老样子。”这样的投入产出比,难以让人满意。


图片


事实上,老师不是抗拒学习,更不是“躺平”“应付”,而是希望培训真正“有用”。与其简单归因于老师态度问题,不如真诚反思:我们的培训内容接地气吗?培训方式吸引人吗?老师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


只有从教师真实需求出发,打破“纸上培训”的怪圈,才能把“无效”变为“有效”,让培训真正回归支持教师成长的初心。


图片

如何颠覆

低效的教师培训?


培训低效的根源在于“盲人摸象”式的无效探索,真正有效的培训必须精准对接教师实际需求与学校发展导向。


纵观目前比较有效的培训方式,总结下来基本都具备以下特点:


1.时间花得值:培训效能精准释放


以云南昆明市阳宗海区“2025年秋季小学期教师培训”为例,这场为期5天的培训真正做到了“有效助力”。阳宗海区社会事业局立足“三年教育提质行动”,以“学思并进·赋能新程”为主题,通过分学段、分学科、分层级的精准设计,构建了教学能力提升、教育创新实践、职业发展规划三大核心模块。


图片

△ 阳宗海区2025年秋季小学期教师培训


结业仪式上,相关负责人公布的数据印证了培训实效——92%的教师反馈内容“解渴管用”,参训学校课堂互动率平均提升25%,学生满意度高达93.6%。这组数据清晰表明:当培训时间投入与精准需求匹配时,教师的获得感与教学效能将实现双向提升。


由此引申,无论是短期集中培训还是长期研修项目,管理者首需追问的核心命题始终是——培训时长是否“花在刀刃上”?效果是否达成预期?唯有将有限时间转化为可量化的成长阶梯,才能真正消解教师对培训“形式化”的质疑。


2.目标定得清:方向导航精准赋能


培训若缺乏清晰目标,便如“无头苍蝇”般盲目低效。文山州砚山县教育体育局与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合作的“2025-2026年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研修项目”提供了鲜活范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项目启动前,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结合砚山县中小学教育发展规划及教育管理干部、班主任的履职能力要求,为学校管理者及班主任量身定制年度培训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系统化培训内容。


图片

△ 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

为砚山县学校管理干部设置的年度培训目标概要


不少参训教师感慨道:“课题研究一直是我们教师的短板,已然成为学校发展的难点,本次研修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做好课程建设、评价体系才是课题的基础”。由此可见,尽管项目仍在推进中,但鲜明的主题、清晰的目标及有效的实施策略,已为砚山县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启示我们:培训必须锚定具体方向,才能为教师搭建清晰的成长阶梯,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阶梯式提升。


3.方法用得活:形式创新激发活力


传统“灌输式”培训的另一痛点在于忽视教师个体差异。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大教研”理念为引领,创新推出“5+M+N”学科教研模式,为区域教师研修提供了破局样本:


图片


“5”指全体教师必学的5次核心课程,聚焦教学理念更新;

“M”为教师基于个人兴趣与研究方向选择的专业发展模块;

“N”则是通过学科基地、联片教研等形式开设的拓展课程。


该模式通过分层分类、按需施训,实现“一人一课标、一科一系列、一段一方案”的精准供给。典型案例中,非师范出身的韩思瑶老师依托该体系,入职3年即获评一级教师,6年后成长为海淀区骨干教师,生动诠释了个性化培训对教师成长的显著推动力。


综上,通过昆明阳宗海的时间效能验证、文山砚山的目标导向实践、北京海淀的方法创新探索,可提炼出颠覆低效培训的三大密钥:精准定位培训时长、鲜明锚定发展目标、多元激活成长路径。


此类培训不仅收获教师高认可度,更直接催生教学实践的实质变革,最终实现“培训投入-教师成长-学生受益”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的培训一定是要有目标、有方向的,这样才能让参训教师找到成长阶梯,逐步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图片

落地之困

理想照进现实的挑战


即便培训目标明确、方法多元,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学校仍面临诸多现实瓶颈——


1.需求调研难:精准捕捉真实问题


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建立在对一线需求的准确把握上。然而,现实中往往因调研方法单一、范围有限或教师表达意愿不强,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许多培训组织依赖于问卷或座谈等传统方式,未能深入不同教龄、学科和层级教师的真实困境。教师虽普遍抱有专业成长意愿,却常因“被代表”“被需求”而降低参与热情。


因此,构建多维度、动态化的需求调研机制,结合课堂观察、教学案例分析与个别访谈,成为提升培训针对性的前提。


图片
图片
图片

△ 调研问卷部分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 调研报告部分展示


如需上述文件,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微信(13888641952)获取



图片

- 扫码获取资料-


2.专家资源匮乏:优质讲师与实用内容短缺


一所学校、一个老师最快的成功方式就是向成功者学习。但不少地区和学校反映“好专家可遇不可求”,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经验的培训师资严重不足。一线教师更需要“能落地、有示范、可追问”的实践型导师,而非仅传授宏观理论的学者。另一方面,专家授课成本高、档期紧,很多学校难以持续承担相关经费。


因此,专业支持价值在此背景下尤为凸显。以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为例,中心通过整合“熟悉基教实践、学科覆盖全面、老中青结合”的专家团队,为区域和学校提供持续、稳定的专业培训服务。


图片


例如,在刚刚结束的“华清教育集团2025年暑期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中,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不仅帮助学校系统设计培训体系,还特邀省内知名教育专家、各学科名师进行指导与授课,有效解决了优质资源引进难的问题。


3.培训流程推进与效果量化:从实施到评估的系统性挑战


教师培训是一套系统工程,涉及方案设计、过程实施、跟踪支持与成效评估等多个环节。现实中,许多培训缺乏长期规划与阶段衔接,未能形成“训前-训中-训后”完整闭环。


过程推进中常见两种矛盾:


一是时间冲突,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培训需尽量避免挤占日常教学时间。“微培训”“弹性参与制”成为可行路径,如利用校内教研前15分钟开展高频短时实操分享,或允许教师按需选择模块。


二是惯性阻力,即教师对变革的自然抵触与适应差异。需通过分层推进、尊重差异的管理策略,为不同阶段教师提供个性化支持。


最现实的挑战还在于培训效果的量化与延续性评估。教师发展是一段潜移默化的过程,很难立即呈现为量化指标。除了短期问卷反馈,更应结合课堂行为改变、学生反馈以及中长期教学成果进行多维度评价。


综上,只有系统破解调研、资源和机制难题,构建“需求─资源─实施─评价”一体化的培训生态,才能真正推动教师培训从“理想蓝图”走向“扎实落地”。


图片

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

助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针对以上困境,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将是学校开展培训的得力助手。


(1)权威背景,专业保障


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省民政厅登记的专业教育研究与评估机构。


中心拥有熟悉各级各类教育和各科类专业、老中青结合的一流专家团队,助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教育发展规划、教育评估与管理、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升等晋级、教育专题培训、各类考试命题等活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2)精准定制,分层赋能


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坚持“以培训助提升,以研讨促发展”,通过“明确需求—专家调研—针对性对策—沟通确认—实施培训—培训反馈”的培训流程,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研员培训、学科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中高考研讨会等培训服务。


(3)实效为先,成果落地


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已为云贵川600多所学校、50多个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过专业的服务,我们成功举办800+场定制化培训,覆盖教师6万余人。用专业与实效,助力学校突破发展瓶颈。


案例1:砚山县 2025 年中小学优秀后备干部能力提升培训

合作方:砚山县教育体育局


图片


✅ 案例2:瑞丽市2025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专项培训

合作方:瑞丽市教育体育局


图片


✅ 案例3:华清教育集团2025年暑期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技能提升培训

合作方:华清教育集团


图片


案例4:姚安县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小学期全员培训

合作方:姚安县教育体育局


图片


✅ 案例5:勐海县2024年中小学班主任能力素质提升培训

合作方:勐海县教育体育局


图片


✅ 案例6:砚山县2025-2026年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研修项目

合作方:砚山县教育体育局


图片


✅ 案例7:中共德钦县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25年党员基本培训

合作方:中共德钦县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图片


教育变革需要专业力量的“外脑”支持。无论是分层培养体系搭建,还是专题化精准培训,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都能为您量身定制。


更多教育培训

请联系

【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

咨询电话:13888641952


联系方式
点击下方二维码,添加吴永春博士微信,发送“学校名称、个人姓名和职务”咨询学校教育培训相关内容。


图片

- 扫码添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