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当下暑期密集的教师培训,其真实效果几何?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换来的可能仅是零星认知提升,甚至伴随普遍的“腰酸背疼”式疲惫。部分教师的“应付”心态,或许并非全然源于态度,更是对低效甚至无效培训模式的本能反应。
当被动输入收效甚微,校长们该如何重塑教师培训,真正托举起学校发展的中坚——中层干部与一线教师?答案在于校长应该积极创造能够让中层与教师深度参与的培训。
校长的核心任务
是“设计”与“催化”学习
现实中,许多“培训”如迷雾般遮蔽了成长的光,沦为无效的消耗:
● 形式化培训:以签到刷学时、拍照留痕为首要目的,内容空洞,参与者心不在焉,培训成“时间税”。
● 内容脱节培训:专家讲前沿理论,却无法解答教师实际教学困惑,理念缺乏与本校实际的衔接点,教师感叹“用不上”。
● 碎片化无持续培训:一次性讲座、零散工作坊缺乏系统规划与后续跟进,培训结束热情冷却,新理念、新方法夭折。
● 强制灌输型培训:无视教师需求与精力,“一刀切”强制参与,教师抵触,效果不佳。
● 无评价无反馈培训:培训结束即任务完成,效果无人问津,资源投入无验证、无改进,陷入低效循环。
作为学校发展的“首席学习官”,校长的核心任务并非仅仅“组织”培训,而是“设计”和“催化”学习。这意味着校长必须深刻理解中层干部与一线教师截然不同的角色定位、核心挑战与发展诉求,并据此量身定制培训路径,实现赋能驱动。
中层干部
从执行者到战略伙伴的跃迁
教研组长、年级主任、部门负责人等中层干部,是学校战略落地的重要一环,承上启下责任重。但他们常陷于事务漩涡,疲于应付,战略视野、系统思维及变革管理力往往成为短板。
针对学校中层干部的核心职责,校长可以将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发展项目分为两大类: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力与团队管理力。
第一类: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力
优秀的中层干部通常会具备很强的洞察力、前瞻力、逻辑力及在业务上的专业能力,这些统一构成了其驱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硬核”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位中层干部如果在教育教学业务领导力方面基础扎实、潜力突出,那么在其所负责领域核心业务的目标达成与质量保障上,通常都能保持稳健,不易出现方向性偏差或系统性风险。这是中层干部安身立命的“硬实力”。
第二类:团队管理力
要凝聚团队、实现激励、平衡利益与权利,这都需要中层干部拥有出色的情智能力。一个在人际和团队管理方面存在显著优势的人,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基于此,如何设计真正赋能中层的培训?
(1)沉浸式实战模拟:破解管理情境难题
将抽象管理理论转化为可体验的学校场景任务,通过“行为-结果”即时反馈强化认知。
● 沙盘推演:可模拟“跨学科课程整合资源争夺战”,各小组扮演学科组长,在有限课时、师资、预算下制定方案,通过数据看板直观呈现执行效果。
△ 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组织开展的“砚山县2025年中小学优秀后备干部能力提升培训”,老师们以分组讨论进行沙盘推演的形式剖析“美好学校”内涵,并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如何进行学校问题诊断,激发了管理新思路。
● 角色盲测:设计“骨干教师职称落选情绪冲突”等情景演绎形式,参训者轮流扮演年级主任、教师、副校长,进行情景化岗位模拟,体验不同立场下的沟通策略差异。
例如在2025年6月,为进一步提升中青年干部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石林县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课。本次课程以“情景模拟”为主,引导学员通过角色扮演来掌握全媒体语境下的媒体沟通技巧。课后,学员普遍反映,“演、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干货满满,为他们积累了宝贵经验。
(2)精准化名师引领:分层匹配硬核能力
区分“业务管理力”与“团队管理力”的发展路径,杜绝泛泛而谈的通识培训。
● 战略层:邀请区域内经验丰富的优秀校长/教研专家,围绕普遍存在的、关键的业务挑战进行案例解析。
● 执行层:建立“教育专家引领+真实问题靶向+分层任务驱动”模式,定期锁定1-2个当前最棘手的、普遍存在的团队管理难题,进行专家培训与专家指引。避免复杂流程,强调即学即用。
△ 2023年4月27日,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到富源县开展“中小学、幼儿园2023年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会”,为学校提供了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使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注意:高层干部侧重战略前瞻性输入,基层中层侧重工具方法论,避免错位培训。
(3)训战一体项目攻坚:绑定真实发展命题
以学校年度重点改革任务为练兵场,用实战成果替代论文式作业。建立四阶进阶流程:
例:针对“校本作业设计低效”问题,参训干部带领学科组完成:①学生作业时长数据调研 → ②设计分层作业模板 → ③在1个班级试运行 → ④基于错题率调整方案。
同时建立双导师制(高校专家+校内名师)支持机制,每月跟进进度并解构决策逻辑。
(4)导师制知识反哺:从学习者到赋能者
强制输出倒逼管理认知内化,同时盘活校内经验资产。
● 微课开发:邀请专家带领参训干部,围绕真实管理难题(如“科任教师消极执行年级决策”) 开展分组设计解决方案与现场演练,最终产出标准化微课或课程资源,经专家认证后纳入学校“管理智库”供全员调用。
● 新手帮扶:在培训专家导师的引领下,新任年级主任需跟随优秀中层完整处理1次“家校纠纷事件”,从旁观记录到协同处理,最终独立复盘。
关键要建立“说做一致”监督机制,如发现讲授内容与自身实践背离,则暂停导师资格。
避免形式化:拒绝签到拍照式培训,所有项目需设定可量化的行为改变指标(如“教研组会议教师发言率提升30%”);
强化选择性:效仿“课程超市”模式,按业务/团队领导力分类课程,允许中层自主选课;
正视局限性:对人际协调能力薄弱者,及时调岗而非强行改造,如从德育处转岗至课程开发岗。
中层领导力培养需打破“听讲-遗忘”循环,通过实战场域设计、精准认知干预、责任捆绑机制,让管理能力在解决真实问题中自然生长。
一线教师
为其专业成长铺设“星光大道”
当前教师培训常陷于“需求错配、分层缺失、落地无根”三重困境,被动听讲留存率不足5%,而教师真实痛点无人解答;新手与熟手混训,导致“吃不饱”与“跟不上”并存;训后实践率普遍低,优秀经验止步于笔记。唯有构建“精准调研-分层赋能-持续验证”闭环,方能让培训从“时间消耗”蜕变为“成长引擎”。
(1)精准把脉:明确“我想要的”
教师培训的前置性需求调查对于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如果在培训前,组织者对教师进行一次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受欢迎度自然会提高。
● 前置问题风暴:培训前1周组织分组研讨,可利用意见信箱或问卷调查收集真实困境。
(2)分层赋能:对接“我不会的”
不同教龄、不同职业规划的教师培训应当区别开来。分层培训能让每个老师都能在培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有所得。可以设置培训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让教师有选择性地参与。
● 三维分层模型:
● 选修机制激活:设立必修基础包(如安全教育)+ 选修模块库(如“项目式学习设计”“高段学生心理解码”),教师按需抢课,避免“一锅炖”资源浪费,让每位教师获得"踮脚够得着"的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于2010年率先启动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改革,被列为国家及省级教改重点项目,开创全国教师自主选学先河。
至2021年,全省55万中小学教师年人均参训83学时,其中自主选课占比58%,指令性培训占13.6%,校本研修占28.4%。培训满意率高达98.15%。该模式成功破解了培训“供给侧”与教师“需求侧”间的矛盾,显著提升教师积极性、培训针对性与有效性,为浙江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师资支撑。
(3)持续跟进:验证“我学到的”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地跟进、反馈与改进。所以,每次培训结束后,应督促教师将专家分享的经验、方法和制度运用到实际教学里,并及时反馈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理归纳后请专家给予指导,协助教师构建系统化的教育经验与理论。
● 30天行动计划:结训时填写《行动承诺书》,例如英语教师承诺“下周尝试分层批改作业”等具体行动计划,并配套三人互助小组跟踪进度。
● 成果孵化机制:
轻量实践:每月提交1份实践快照(照片/200字简报),记录应用场景(例:用培训沟通技巧化解学生冲突现场)。
深度转化:学校内部可以季度为周期举办教育分享会,评选优秀案例,给予教师们荣誉感与成就感的同时,提升教育积极性。
● 专家二次介入:收集实践卡点(如“分层作业批改时间翻倍”),由原培训师直播答疑。
教师培训唯有以真实问题为起点,用分层设计架阶梯,靠持续验证筑闭环,方能让“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照进现实,使每一次培训都成为教师职业生命中的赋能节点。
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
助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团队的专业化成长,而这些成长并非仅靠个体努力就能实现。学校在推进学校管理团队塑造与教师队伍建设时,常常面临以下挑战:
● 分层培养难: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如新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管理者)需求差异大,单一培训模式难以精准赋能;
● 资源有限:学校自身教研力量不足,缺乏系统化的培养体系和前沿教育理念的引领;
● 实效性不足:传统培训易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转化为教学力和管理效能。
而专业的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能依托丰富的专家资源、科学的诊断工具和成熟的培训体系,为学校提供“分层分类、靶向施策”的解决方案,帮助教师突破职业瓶颈,实现从“经验型”到“专业化”的跃升。
为什么选择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
(1)权威背景,专业保障
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省民政厅登记的专业教育研究与评估机构。
中心拥有熟悉各级各类教育和各科类专业、老中青结合的一流专家团队,助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教育发展规划、教育评估与管理、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升等晋级、教育专题培训、各类考试命题等活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2)精准定制,分层赋能
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坚持“以培训助提升,以研讨促发展”,通过“明确需求—专家调研—针对性对策—沟通确认—实施培训—培训反馈”的培训流程,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研员培训、学科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中高考研讨会等培训服务。
(3)实效为先,成果落地
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已为云贵川600多所学校、50多个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过专业的服务,我们成功举办800+场定制化培训,覆盖教师6万余人。用专业与实效,助力学校突破发展瓶颈。
✅ 案例1:砚山县 2025 年中小学优秀后备干部能力提升培训
合作方:砚山县教育体育局
✅ 案例2:瑞丽市2025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专项培训
合作方:瑞丽市教育体育局
✅ 案例3:华清教育集团2025年暑期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技能提升培训正式开班
合作方:华清教育集团
✅ 案例4:姚安县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小学期全员培训
合作方:姚安县教育体育局
✅ 案例5:勐海县2024年中小学班主任能力素质提升培训
合作方:勐海县教育体育局
✅ 案例6:砚山县2025-2026年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研修项目
合作方:砚山县教育体育局
教育变革需要专业力量的“外脑”支持。无论是分层培养体系搭建,还是专题化精准培训,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都能为您量身定制。
更多教育培训
请联系
【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
咨询电话:13888641952
- 扫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