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高效开会?

新世纪
2025-01-15
图片

无论是新学期的教学安排、师资培训的规划,还是应对突发教育政策调整等,都离不开一场场精心组织的会议来协调各方行动。能否开好会直接体现了校长的管理能力,关系到学校能否顺畅运转。那么,校长如何高效开会?


图片

学校会议现状之痛


01
会议冗长低效,教师苦不堪言


如今走进不少学校的会议室,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昏昏欲睡。


原计划一小时的会议,常常因为各种无关紧要的话题拖延至两三个小时,教师们宝贵的教学准备时间常被无情占用。


这不仅影响了教师们的工作效率,也容易使他们在会议过程中感到疲惫和厌烦,降低对会议的期待值和参与积极性。


02
形式主义泛滥,实质内容缺失


部分学校的会议,沦为形式主义的重灾区,为了开会而开会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些定期例会,不管有无紧要事务,雷打不动地按时召开,会上只是简单重复过往工作,没有新的思路、问题探讨或决策部署。


还有些会议过于追求场面热闹,参会人员众多却职责不明,讨论毫无章法,最终难以达成有效成果,使得教师们在会后对会议内容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


03
复盘会成“甩锅会”,团队协作受影响


本应该是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规划未来的复盘会,在部分学校却演变成了一场 “甩锅大战”。


一旦出现教学成绩不理想、校园管理出现漏洞等问题时,在学校复盘会上,就会出现找理由推卸责任、互相指责的情况。


长此以往,不仅学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还让学校内部矛盾重重、误解不断,严重阻碍学校后续工作的推进。


图片

图片

校长开会需要关注的点


01
避免过度价值输出,忽视教师需求


校长在会议中应避免过度输出个人观点,需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


部分校长在开会的时候,有极为强烈的价值输出意识。他们希望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被教师们牢记于心。可是,这种方式往往事与愿违。


对于那些工作表现优秀的教师而言,可能会觉得是重复啰嗦;对于工作表现没那么好的教师来说,可能会被理解为警告或者埋怨,容易让他们心生反感,从而对校长的话产生抵触情绪。


久而久之,教师们对会议心生抵触,把参会当成一种负担,而非成长提升的机会。


02
合理安排会议,提升管理灵活性


校长不应局限于固定的会议周期,而应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需求来安排会议。


部分校长陷入了一种 “开会定式思维”,机械地坚持定期召开各类会议,如一周一次行政例会、两周一次全体教师会等,却未充分考量会议内容的充实性和必要性。


这种僵化的方式不仅浪费教师时间,也反映出校长在管理上缺乏灵活性,未能精准聚焦关键事务,易使学校管理陷入形式化困境。校长应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调整会议周期,确保会议能够切实解决问题。


03
鼓励班子成员参与决策,激发团队创新活力


校长应避免独揽会议决策权,要积极鼓励班子成员参与决策过程。


在一些学校会议中,校长习惯性地独揽会议话语权,班子成员的创新想法往往得不到重视,甚至被轻易驳回,只能被动听从安排。


长此以往,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抑制,便不再主动思考教学改进和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校长应营造民主氛围,充分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


04
避免粗暴批评式开会,营造和谐会议氛围


校长在会议中遇到问题时,应避免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应采用积极理性的沟通方法。


对于少部分校长当着全体教职工的面,对犯错或未达预期的教师、部门一顿数落,这种做法是极为不妥的,这不仅伤害被批评者的自尊心,也会使其他教师心里“咯噔”一下,产生畏惧心理,害怕校长以后也会这么不留情面地批评自己。


这样的氛围下,将会导致他们每天上班都战战兢兢的,做事放不开手脚,有什么新想法、新创意,都憋在肚子里,不敢轻易说出来,就怕哪句话不对付,招来校长的批评。


这将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破坏团队和谐氛围。校长应以积极的态度与教师沟通,共同探讨问题解决之道,营造和谐的会议环境。


图片


图片

校长高效开会的策略


01
会前精心筹备,明确会议核心


高效开会,就得在会前精心策划每一个细节。


首先,要明确会议的主题。一定要简洁扼要地切中学校当下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如何提升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如何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的归属感” 等。


其次,我们要依据会议的主题,来筛选参会的人员。若参会人员与会议主题关联性不强,就可能出现讨论偏离主题、无法做出有效决策的情况。


然后,需要控制参会规模提升效率。小型研讨决策会控制在6-10人,确保每位参会者都与议题紧密相关,这样既能让大家能够真正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又不会人多嘴杂、效率低下。对于大一点的行政会,虽然人数可能相对较多,但也要合理确定参会范围,如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等部门的领导。


最后,合理规划议程的整个流程及时间分配,这样就可以防止拖沓,提高会议效率。比如,我们要开一个60分钟的会议,就可以25分钟用于大家讨论、发表建议,20分钟用来下结论、做决策,剩下的15分钟用来布置后续任务及人员分配。


02
会中高效引导,激发团队智慧


会议中,校长需要把控会议全局。开场要简洁明了,点明会议目的、规则,然后迅速将大家带入主题,不要啰啰嗦嗦讲了一大堆,都没说到重点,不然下面的教师可能都听得打瞌睡了。


在会议开始的时候,校长可以先表达感谢,感谢老师们抽出时间来参加会议,这是一种尊重。然后,点明会议的意义,让老师们知道这个会和他们的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提高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会议期间,校长要善于倾听教师发言,不轻易打断,就算不同意,也要等老师说完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眼神、点头、口头回应等方式给予积极反馈,鼓励教师畅所欲言。


对于头脑风暴会,校长要积极营造开放氛围,鼓励教师大胆提出新奇想法;对于决策会,校长要引导大家对比筛选可行方案,综合考虑实施难度、预期效果、成本投入等因素,选出最优方案。


当会议出现跑题或争论不休的情况时,校长要及时介入,将话题拉回正轨,确保会议高效进行。


03
会后有效跟进,确保决议落地


会议结束绝不意味着已经大功告成了,校长需要建立一整套扎实的跟进与反馈机制,以确保会议的方案或者决策能顺利执行。


首先,会议期间需要安排一位专门的教师来做详细的会议纪要,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完成时间节点、验收标准,如“李老师负责学校艺术节活动的物资准备,物资准备清单需要在什么时间节点提交”等等,形成清晰的任务清单,建群把相关任务清单表发群里,并@每位相关人员知悉。


然后,校长还需要安排一个这个事项的后期跟进总负责人。这个负责人需要跟踪任务进展,定期通过口头询问、书面报告(如周报、月报)等形式,反馈给校长。这样校长就可以针对反馈及时召开“进度会”,确认工作或项目进展是否正常,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风险,以便及时给遇到困难的教师或部门,提供资源支持、协调解决问题。


最后,必须说的是,如果发现任务推进不力,校长需要追根究底的去探寻推进不下去的原因。当然,也要追究相关责任,确保会议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让教师们认识到会议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要是没有跟进与追责,这会就白开了,老师们也会觉得无所谓,反正开了也没结果。


04
创新会议形式,提升参与体验


校长还可以引入创新的会议形式,为会议注入新活力。


线上会议就是个很好的选择。日常工作中,对于一些简单信息通报、小型工作交流,也可通过线上语音会议、群聊讨论等形式完成,更方便快捷。


而且,线上会议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像视频录制、文档共享等,方便教师们后续回顾会议内容。


当然,不是说所有会议都要线上开,要根据会议的性质和需求来选择。比如一些重要的情感交流、团队建设类的会议,还是面对面比较好;而一些简单的信息通报、工作安排类的会议,线上开完全没问题。


此外,还可以尝试将会议与学习、实践相结合,把部分常规例会转型为教育教学经验分享会、案例研讨会,教师们轮流担任主讲,分享教学中的成功案例、棘手问题解决方法,校长参与点评、引导,让会议既是工作部署平台,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 “充电站”,大大提升教师参与会议的积极性与收获感。


05
打造积极的会议文化,凝聚团队力量


校长要致力于打造积极健康的学校会议文化,让会议成为学校团队的“黏合剂”。


首先,建立明确的会议规则,从考勤、手机使用到发言秩序,都要有章可循。这些规则要大家一起遵守,校长也不能例外。


初期严格监督执行,对违反规则者及时提醒、适当惩戒,这样就能让教师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其次,在会议中,校长一定要倡导相互尊重,并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多多鼓励教师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困惑,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教师的想法并给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


最后,校长可以对在会议中有突出表现(如提出创新性建议等)的教师给与表彰,这样也能激发其他教师的会议参与热情,让会议不再是令人厌烦的负担,而是大家期待参与、共同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的活力舞台。


开好会是校长提升管理效能、优化教育生态的关键一环。面对当前学校会议存在的诸多弊病,校长们需深刻反思、果敢行动,从会前筹备的精心细致,到会中引导的精准智慧,再到会后跟进的扎实有力,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让每一场会议都成为推动学校前进的助力。








往期精彩   

wangqi

资料包领取 | 校长各类讲话稿

资料包领取 | 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践指南

   资料包领取 | 学校安全工具包

从法律角度,谈谈教师自我保护的方法(建议每位老师收藏)

学校年末要开好这三个会议

新年福利|送给云南校长的效率手册,助力校长提高管理效率

送给校长的20条“办学箴言”


编辑 | 新世纪
交流咨询 | 吴永春博士   13888641952(微信同号)
投稿方式 |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吴永春博士微信投稿
版权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后台留言联系。

图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