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教育发展的进程中,“五育融合” 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五育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美育、劳动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是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所在。云南本土学校在“五育融合”的实践道路上积极探索,积累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案例,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借鉴经验。
课程体系创新融合
多元实践全面育人
艺术课程体系夯实美育基础
资源整合拓展美育空间
云大附中星耀学校
云大附中星耀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为 “五育融合” 提供了生动实践。在 “新科技赋能新农业,趣实践解锁新技能” 主题研学中,学生们走进农业科技园区,参观现代化种植大棚时,了解到无土栽培、智能灌溉等农业新技术,拓宽了科学知识视野(智育);亲手参与草莓种植、采摘以及制作草莓果酱等活动,体验农业生产劳动的乐趣与艰辛(劳动教育);在团队合作完成草莓花束制作过程中,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德育与体育);欣赏园区内的自然景观与农业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农业科技之美(美育)。
学生们还参与攀岩、“丛林穿越” 等运动项目,亲近自然、锻炼身体、挑战自我,实现了体育与美育的融合。此外,学生们还参观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进一步深化了德育教育。
每周五下午“不带书包上学校”半天时间,“红领巾”小社团以教室、校园、活动室、社区为主要阵地,9大类42个校级社团和82个班级社团因“趣”施教,广泛开展章哈演唱、葫芦丝演奏、书法比赛、古诗词朗诵、象脚鼓舞表演、傣陶制作等共200项活动,将益智悦心与素质教育创意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挖掘潜能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创新融合多学科知识
曲靖陆良县文化小学着力打造 STEAM 校本课程,将语文、数学、艺术、科学等学科有机融合。
在课程实施中,以 “田间课堂” 为突破,合理利用地域资源,开辟空中菜园,建设小食堂。学生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计算种植面积和产量,用语文知识记录种植过程和感受,通过艺术创作装饰菜园,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植物培育,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了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融合。
实践操作培养综合素养
学生在 STEAM 教室种植园里,积极参与浇水、施肥、采摘等劳动,观察植物生长,学习植物培育方法,培养了劳动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在小厨房,学生变身小厨师制作美食,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和创造力。这种从实践中学习、在操作中成长的课程模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了五育融合的有效实施。
近年来,金康园小学坚持五育并举、五育共融,持续提升课程建设改革水平,以身长、深长与伸长三个维度构建课程体系,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长教育。
学校40 余个校级社团更是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兴趣培养与特长发展空间。无论是科技类社团中的创意搭建与编程探索,还是艺术类社团中的绘画、书法、音乐表演,亦或是体育类社团中的各类运动项目训练,学生们都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在社团活动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特长发展,为五育融合的教育画卷增添了绚丽多彩的一笔。
课程整合难度大
各学科教师对 “五育融合” 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不同,在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难以将五育元素自然流畅地整合到本学科教学内容中。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只是生硬地添加一些德育或美育的环节,缺乏有机融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资源分配不均衡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差异,一些学校缺乏开展多样化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活动的场地、器材、师资等资源。如偏远山区学校可能难以提供专业的艺术教学设施或现代化的劳动实践基地,限制了 “五育融合” 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大多仍以学业成绩为主,对学生在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方面的评价指标不够细化和全面,难以准确衡量学生 “五育融合” 的发展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对 “五育融合” 实践的积极性。
加强教师培训与教研合作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 “五育融合” 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案例分析,提高教师对 “五育融合” 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共同研讨课程整合方案,分享教学经验,通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方式,提升教师课程整合的水平。例如,定期开展校内 “五育融合” 教学研讨周活动,让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资源共享与开发
教育部门应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如建立校际联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师资资源、场地资源等。例如,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城市学校提供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师资支持,农村学校提供劳动实践场地和农业文化资源。
学校自身也应积极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如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开展美育活动,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建立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除学业成绩外,增加对学生品德表现、体育特长、艺术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
“五育融合”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培养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云南本土学校在 “五育融合” 实践中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模式与成果,从劳动教育、美育、德育等不同角度切入,通过课程创新、活动开展、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尽管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课程整合、资源分配、评价体系等挑战,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开发、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应对措施,能够不断推动 “五育融合” 实践向纵深发展。
相信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五育融合” 将在更多学校落地开花,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