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教育新趋势:优质高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4-09-06

随着云南中考结束及成绩公布,前不久,云南省各地高中纷纷举办咨询会或校园开放日,以期吸引当地更多学子报考。其间,不同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很多优质高中吸引优秀学生报考的“卖点”,各种拔尖创新人才班频频出现。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乎国家未来发展与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怎样在中小学阶段发现、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怎样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会创新并走向成功,是基础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目前,云南的一些优质高中正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从设立英才班到学科竞赛培训,从外部资源引入到个性化课程设计,各校正逐步构建一套从“早发现”到“早培养”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图片

开设英才班

促进拔尖人才培养


“英才计划”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它的目的主要在于选拔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使中学生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根据云南省“英才计划”省级管理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云南省“英才计划”入选学生名单的通知》,2024年,云南省来自昆明6所学校的10名高中生入选“英才计划”,他们将跟随云大生命科学学院导师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和科研探索。目前,云南省已有2批次共20名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入选云南省“英才计划”。


图片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曲靖市第一中学两所学校是云南省首批普通高中基础学科英才培养基地,建设学科为数学。师大附中、曲靖一中自2023年首次招收“数学英才基地班”,其中师大附中数学英才基地班高一学生徐子衿同学,2024年成功入围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保送清华大学,接受八年本硕博贯通培养。


图片
图片


云南的高中“英才计划”选拔机制普遍体现对学术潜力与专长的高度关注,通过采用报名或推荐、资格审查、学科素质测试的综合评估体系,从新生中挑选出综合成绩优异,且对特定学科领域有深厚兴趣与卓越才能的学生进行培养。


云南师大附中“英才基地班”的录取规则是在已经录取到云南师大附中、云南师大附中呈贡学校、云南师大附中西山学校及云南师大附中帮扶学校的新生中选拔综合素质优良,对数理类基础学科怀有浓厚兴趣,未来有志于从事数理类相关学科的研究的学生。选拔出的“英才基地班”学生将统一在云南师大附中单独进行编班、排课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


图片

云南师大附中“英才基地班”选拔流程


昭通一中和云天化中学今年创建首届“英才班”,其选拔方式是中考前线上报名,审核通过后参加由学校组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的学科基础素质测试,而后学校再结合中考成绩进行录取。昭通一中“英才基地班”招录学生中考实考分不低于总分的85%,且申报学科成绩排名不低于全市排名的90%。


临沧一中“英才班”则采取自主招生的方式,在中考成绩公布后,组织中考实考分总分位于全市前200名的学生以及通过学校推荐、家长推荐或学生自荐有数学或物理学科特长的100名学生参加临沧市第一中学数学、物理自主招生考试。


云南师大附中和曲靖一中作为首批基础学科英才培养基地,目前在数学领域的深耕细作初见成效,昭通一中、云天化中学、临沧一中这些地方优质高中也进一步扩大了“英才计划”的覆盖面,从而使得更多地区的优秀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这一精英培养项目中来。


云南省“英才计划”的实施,为云南高中教育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科研体验机会和多元的发展路径。


图片

主抓学科竞赛

构建全方位成长体系


学科竞赛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云南的一些高中已经将其纳入教学体系,并通过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竞赛辅导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特长,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以竞赛促高考的模式为学生打开了通往高等学府的大门。

· 昆一中:长期持续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竞赛辅导课程。2024年起,新高一着重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计划贯通式培养、巴蜀中学双师课程培优,同时面向全年级所有同学提供巴蜀中学全系列强基计划培优课程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培优课程,可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今年,昆一中高二学生李品儒提前参加高考取得653,超一本线148分,被中科大“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录取。


· 昆三中:2024年开设“物化生”组合拔尖人才创新班(原实验班),学校与重庆南开中学合作,创建了“重庆南开中学、昆明市第三中学拔尖创新人才课程中心”,由南开中学优秀教练到昆明市第三中学驻校全程上课,两校强强联手,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个性化培养模式,助力学子成为有时代担当的国之栋梁。


图片


· 昆十中:开设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课程基地菁才班,安排学科尖优名师执教,引进高层次学科教练人才,搭建规范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形成以数学、物理为主线的“高考·强基·竞赛”一体化课程体系。菁才班除高质量开设国家课程外,还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为载体,依托高层次学科竞赛教练团队,开发实施规范的学科竞赛课程,支持学科尖子生在五大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多元化升学路径。昆十中2025届菁才班两名同学成功入围中科大少年创新科学营,获得高二参加高考资格,两位参加高考的同学取得 625分和643分的成绩。


· 昆一中西山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从基础到拔尖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多元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学校内涵发展之路,“1123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学校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并且从2015年起,学校就组建了校长负责与主管的科创中心,开始了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图片

“1123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图片

昆一中西山学校科创育人特色


· 云南民大附中:印发《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五大学科竞赛学生培养方案》,从师资入手,不断提高初、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教练员教学研究能力和竞赛教学水平,从浙江宁波、江苏南京、重庆等地聘请省外知名学科竞赛教练员进校开课,与校外专业竞赛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购买线上线下课程体系,为参赛学生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指导。


· 玉溪一中自2023年起组建“特长级部英才班”,由校长直管,副校长任特长级部主任,优化师资搭配,综合统筹教师开展“英才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为“英才班”学生开设初、高中衔接课程,开设了“五大学科竞赛”“强基”课程。同时,还派老师到省内外学习,引进校外资源合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进名校、名专家等优质资源,成立学科竞赛部,力争在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拓宽赛道,与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


· 宣威六中:与巴蜀中学合作,2023年开始便有计划地开展“清北”名校强基计划教学;专业的教师队伍用心打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奥赛课程,全程助力学生步入“清北”及985等双一流名校。


· 陆良一中:2024年5月8日,陆良县与某教育科技服务集团举行合作办学项目签约仪式,委托陆良一中(仅陆良一中)与某教育科技服务集团联合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自2024年5月起,陆良一中从每届学生中挑选100名优秀学生,利用每周两个晚自习,对数学、物理两大学科进行拔尖培养。培养采取“双师型”课堂模式,即由某教育科技服务集团派出教练团队进行强基课程教学,陆良一中派出学科核心团队进行问题答疑,金牌教练团队每月到校一次进行当场指导,把脉问诊。2024年秋季学期,陆良一中将对2024年新招录的拔尖创新人才实行“书院制”管理,设置“拔尖创新人才A班”(1个)和“拔尖创新人才B班”(3个),形成两个层次,实行小班化分层式教学。



· 蒙自一中:蒙自一中是红河州唯一一所同时成为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的学校,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GESP等级认证全国优秀考点及CSP认证考点、红河州及蒙自市C++信息学奥赛课程夏令营训练基地。2023年,蒙自一中开始招收科技特长生,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打通了一条升学路。


图片

开展学科素质夏令营

早发现,早培养


6-8月,云南师大附中、曲靖一中、昆一中西山学校、昭通一中、蒙自一中等校均将开展暑期学科素质夏令营,为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的学生构建一个实践平台,同时也为各高中发现与选拔人才提供一个关键的窗口,暑期学科素质夏令营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和培养的重要环节。


有志于就读拔尖创新班的学子,依据各地分配的名额、学校推荐,或是通过严格的入营测试,均可在暑期期间申请加入这一系列的学科素质夏令营。夏令营的丰富活动涵盖了数学领域的专题讲座、与学术大师的面对面交流、团队素质拓展训练、专业技能提升工作坊、实地考察,以及知识共享与小组研讨等,这些实践活动将引领学员们深入科技前沿,亲身体验实践的真谛。


高中阶段的学科素质夏令营,其核心目标在于激发拔尖学生的创新活力,并提早发现、辨别具有拔尖创新人才潜质的人,从而构建起一条“早发现、早培养”的一体化人才培育路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挑战,还能为其未来参与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高水平学术赛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片


从昆明到地州各学校的举措,可以看出,各校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特长,更在尝试探索和实践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通过“英才计划”、与名校合作、引进优质师资、与外部资源合作、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设立专门的班级和课程,以及采取“书院制”“双师型”等创新教学模式,云南的高中教育正努力与教育新形势接轨,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创造更多进入顶尖高校的机会。


这种以竞赛促高考、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将为高等教育输送更多具备扎实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的优秀学子。


图片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基础教育要避免多重误区


多年来,国家和学校层面对于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很多探索,但还没有取得真正突破,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还存在不少难题。实践中,可能有很多教育管理者和校长,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存在认知误区,这也导致一些学校在培养方式上走上“偏门”。


云南省高中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尚处于摸索阶段,各校更需审慎行事,确保人才的选拔与培育机制不偏离正确的方向,避免走入误区,才能为未来社会输送真正的创新力量。


将拔尖创新人才等同于学科测试意义上的“成绩优异”,是我国当下基础教育对创新人才选拔的极大误解。过度看重学业成绩,不仅会导致大量具备拔尖创新人才特质的孩子被误导,也会让一些并非天才的孩子在后期学习中乏力,出现心理与学业上的多重问题。


很多学校常用高分“掐尖”作为选拔人才的惯用手段,但选拔出来后,又用与之前无异的培养方式来培养人,只注重考试成绩和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会导致培养的人才出现“模式化产出”的现象。


另外,一些学校对所谓“拔尖人才”的早期培养,就是在所有做题的孩子中间挑一堆做题比较好的孩子,把他们提前选出来后,做更难的题,最后再通过考上名牌大学来证明“拔尖”。当教育蜕变为选拔赛,筛选出的拔尖者并非天赋最好者,也非最有创新潜力者,常常是熟悉规则从而跑得最快的人。


还有一些学校冠以“拔尖创新”名义的教育行动,发现其中存在着简单化、程式化理解的问题,这种方式带有极强的功利化倾向,背后是激烈的竞争,衍生了复杂的利益链条,成为“教育内卷”的重要推手。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最大的误区,就是走上“掐尖”教育的老路,实质是“培优”。打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幌子,真实的、最后的目的却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尤其是清北率,与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向不符。


图片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其实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和素质,这种创新的能力和素质能不能真正发挥出来,需要社会提供土壤,更需要学校教育提供养分,真正为学生建构个性化的成长路径。有土壤,有养分,拔尖创新人才才会不断地“冒”出来。


因此,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中小学需要做到:


1.重新定义拔尖创新人才的标准

学校不应将学业成绩作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唯一标准,而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对特定领域的兴趣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进取愿望、变革勇气和创新智慧,这些都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特质。


2. 重视后期培养而非仅关注早期选拔

培养工作应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而不仅仅是选拔阶段。

学校应避免“模式化产出”,提供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兴趣、潜能或特长,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避免超前学习和题海战术

避免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简化为超前学习和反复练习,应创设丰富而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探索和自主学习。


4.深化纵向衔接,构建贯通模式

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大学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英才计划课程,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促进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应用。


5.避免将拔尖人才培养与普通教育隔离

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于学校整体教育中,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强调因材施教,而非将英才儿童与普通学生隔离。


6.避免功利性的培养目标

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内在动机,而非仅仅追求考试成绩或升学率。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而不仅是短期内的成就。


学校应该构建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环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短视的教育策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也能为所有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持续成长。


云南各高中在学科竞赛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是教育公平与卓越并重的理念体现,也为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人才培养生态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随着这一趋势的深化,我们期待看到云南高中培养出更多拔尖创新学子,为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图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