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尖”招生背后,要看清病根,还教育公平

2024-09-06

日前,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北京市部分学校存在“掐尖招生”现象。校方通过各种违规手段,先于派位入学之前就锁定并招收尖子生,以此来与普通学校拉开生源质量的差距。此外,一些学科类的违规竞赛、黑竞赛仍在以夏令营、冬令营或者研学等名义进行,因为其比赛结果还是个别学校“点招掐尖”的重要依据。


图片

掐尖”招生

“掐”掉了教育公平


“掐尖”又名“点招”,是指个别学校通过各种违规手段,在派位入学之前就锁定并招收尖子生,以此与普通学校拉开生源差距的做法。对学校而言,这种招生手段是为了选拔优秀学生,但是,更宏观地看,这种做法既不利于教育公平,其中的某些“暗箱操作”也可能造成更多隐患。


据报道,有些地方通过选拔考试“掐尖”。根据现行规定,由学校自行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的、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测试面试,本来是被严格禁止的,但在一些地区依然大量存在。


一些学校为了“掐尖”,更是把筛选简历当成了家常便饭。有的利用校园开放日直接从家长手中接到简历,有的则是提供电子邮箱等相关信息。据报道,提供邮箱相关信息竟然成为个别机构赚钱的一个新门路。


一些被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杯赛,也在背地里进行——这正是为了让学生具有所谓的“点招”资格。事实上,这些杯赛却未必具备权威性和公正性,甚至就是为了方便一些有“门路”的家长和孩子来搞特权的。


一些“黑竞赛”和“黑证书”也在其中大行其道,比如,某家培训机构发布的名为“红色精神”的研学夏令营等,其实做的就是由华杯赛脱胎而来的奥数竞赛。但教育部早有规定,“大师赛、希望杯、华杯赛等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坚决打击违规黑竞赛”,那种打着“研学营”或“杯赛”旗号的活动,不仅无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损招生公平和教育的公正,相关部门对此应该发现一起,严查一起。


很多家长和老师,其实并非不知“掐尖招生”里面有很多“暗箱操作”,但为了让孩子能上更好的学校,不得不参与其中。


很多学校的老师,身处其中也无所适从。学生能去更好的学校,也能“证明”他们的“教学成果”。基于此,一些老师明明知道靠所谓的“选拔考试”和“杯赛”是不正当途径,但还是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获得这些升学的机会。一些有“门路”的家长,更是会借助手中的资源,为孩子谋求升学的捷径。如此一来,最终受伤的还是那些没有特殊资源、老老实实遵守升学规则的学生。如此结果,绝不是教育部门想看到的,也是民众难以接受的。


图片

对这些明确违反国家政策的招生乱象,当然要加大打击力度,否则滋生的诸多黑竞赛,只会加剧教育内卷。早在2014年,教育部开始推进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今年,国家更是加大力度整治招生乱象。


4月11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对“暗箱操作”“掐尖招生”明确说不。这是教育部首次以专项行动的方式,对全国义务教育招生作出全面系统的工作部署。每年的4月左右,是全国各中小学校对即将进入小学或初中阶段学生开展信息录入的时间,在这个节点开展此次专项行动,既体现了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各种招生乱象的极大决心,也向外界传递国家不断加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坚定信心。


5月14日,教育部表示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共提出了“12个严禁”,其中多个与治理“掐尖”有关。比如,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各类竞赛证书、社会培训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再比如,严禁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考核排名、下达升学指标。


图片

“掐尖招生”屡禁不止,

病根在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是基础教育,而义务教育又是基点中的基点,每个孩子都应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招生乱象呢?这些招生乱象多年来屡禁不止,根源到底是什么?


深究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很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学校方面来说,目前不少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依然停留在唯分数、唯升学。也就是说,一方面强调学校不能掐尖招生,但另一方面考核评价学校的指标,还是看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这显然是矛盾的。学校为了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当然很容易阳奉阴违。因为生源在很大程度决定最终升学率,也最终影响着校长和老师们的利益。


其次,从学生和家长方面来看,“免试就近入学”听起来很公平,可前提是教育资源分布相对均衡。否则,如果家边上有师资实力比较好的学校,当然皆大欢喜,可如果家边上只有相对较差的中学,家长难免会在对比中“想办法挪一挪”。


再次,诸多乱象表面上是监管不力造成的,但深层原因,更多是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的恶果。如果学校之间的差距没有那么悬殊,学生和家长也不会花那么多钱和精力,只为争取一个离家远的入校名额。所以,加大教育投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从长远看是最有效的。


图片

图片

打击“掐尖”,还教育公平

仍需多方努力


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并非易事,需要国家、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教育生态。一方面,国家和政府需要加强对学校的监管,确保其遵守相关规定,不进行违规招生行为;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过分追求名校,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能力。


国家政府层面在应对教育不公问题时, 要深刻理解民众期望,家长们心心念念“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期盼,本身就暗含了对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既要杜绝不公平的“掐尖”,还要让每个孩子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培养出更多的“拔尖名校”“拔尖名师”。


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要既重硬件更重软件,既重数量更重质量,既重指标合格更重群众满意。在学校建设方面,要注重内涵、造峰抬谷,而非整齐划一、削峰填谷,多元全面培养学生,切实为一般校的“拔节生长”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和养分,义务教育才能真正在公平的起点上“开跑”。


相关部门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监管机制,实行阳光招生政策,保证招生工作的公正性。改革现行的评价体系也是关键一环,需从单一的分数和升学率导向转变为综合评价体系,纳入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多元指标,以此减轻学生升学压力,促进全面发展。


图片


学校层面应对“掐尖招生”,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明确竞赛成绩不得作为入学评判标准,确保招生活动完全符合国家规定。为了实现学生的公平选拔,学校应积极探索并实施更加公正合理的生源分配机制,比如采用电脑随机派位系统或者推进学区化精细管理,以此增强招生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与此同时,学校应当将重心转向内部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通过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教师,以及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来自然吸引学生与家长,从而在根本上摆脱对“掐尖”招生的依赖,构建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模式。


此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需定期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决制止任何教师参与或暗中支持学生参与违规竞赛的行为,维护教师队伍的纯净与高尚,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公平、高质量的教育环境。


图片


在家长层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家长应当认识到,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远比单一追求进入名校更为重要,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与兴趣,避免盲从社会上的“名校情结”,从而给予孩子更加适合其成长的教育环境。同时,家长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了解当前的教育政策,对学校的招生过程保持关注,一旦发现违规招生行为,勇于发声举报,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维护一个公正、透明的教育公平环境。


此外,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社区和学校的共建活动中,成为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积极力量。通过支持和参与各类促进教育均衡的举措,帮助构建一个能让所有孩子都享有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平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既公平又健康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在没有过度竞争压力的环境中自由发展,充分发掘潜能。


在基础教育阶段,再怎么强调教育公平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掐尖招生”现象,给更多孩子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



图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