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强基计划6大变化释放新信号,学校如何让学生“顺流”而上?

2024-05-21

2024强基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报名中,相较于往年,今年各高校在招生录取环节出现非常多新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为考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选择,也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在拔尖人才培养上的新导向。同时,中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前端,应对这些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应对,以便更好地选拔拔尖人才,以及为学生提供更强大的助力。


图片

2024年强基计划新变化


一个招生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优化和调整,不过今年强基政策无论是调整幅度还是涉及高校数量都是近年来最大的。


01
新增“小破格”
强基开创新模式


2024年强基计划最大的一个变化点莫过于新增第一类(A类)考生数学成绩达到一定分数可申请破格入围,几乎与金银牌破格考生享受同等待遇。


如:中南大学第一专业志愿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且高考数学单科成绩达到145分的考生不受名额限制直接入围。还有西工大、大连理工等近10校新增此种模式(细节存在差异)。


图片

这一政策与以往单科数学成绩加权入围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数学单科成绩优异的考生来说几乎可以说是手握“免死金牌”,数学作为核心科目,优势被放大。


这一政策打开了强基政策新局面,强基政策正在逐渐放开,将有更多可能性。


02
3校跟进入围成绩加权
核心科目多样化


哈工大、华东师大、南开2024年跟进核心科目加权入围政策,不过南开除数学、物理,还增加了语文、化学和生物学科加权计算,让加权核心科目更加丰富。


目前,有哈工大、南开、北理、华东师大、华南理工、大连理工等6所高校采用核心科目加权入围政策。


图片

节选自南开大学2024年强基简章截图


多所学校的跟进表明了高校逐渐重视考生成绩与所选专业的相关性,更利于高校对就读同学的长久培养。


目前各校加权多数集中在数学、物理(非新高考地区为理综)、化学等几科上,结合“小破格”规则的出台,很明显可以看出各试点高校对于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的关注度在显著提升。


03
新增王牌专业
强基利好不断


2024年强基专业新增丰富多样,以基础学科辐射的交叉培养方向越来越多的加入强基选择中。


如:北大新增生物科学类-生物医学和基础心理方向、化学类-材料方向;上海交大新增王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还有同济、厦大新增海洋科学;中科大、武大新增地球物理学等。


图片


有10余所高校2024年新增或扩大了强基专业招生,可以看出,和最初相比,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早已突破了“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专业,近两年各校将各类工科和王牌专业大量纳入强基招生专业,侧面凸显了高校对强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坚定决心。


04
“复交南”模式扩散
校测重要性提升


北航、兰大加入“复交南”模式。校测考核提前至高考出分前,报名成功就有资格参加校测,“全员破格式”入围。


图片

这一政策校测权重增加,整体利好竞赛生,对于竞赛生和接受过系统性训练的同学来说,校测初试模式更能展现他们的自身优势更可能实现实质性降分录取,降分幅度大。不过高考后即校测,备考时间过短,考生要做好整体规划。


05
入围比例整体缩减
分数线或将上涨


2024年多校入围比例整体缩减,入围人数变少,势必会引起入围分数线的上涨。


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入围由6倍缩减为5倍,分数线大概率会上涨。


如果有学校入围倍数扩大,分数线大概率下降。不过今年仅中海洋扩大,侧面反映出近年强基招生整体向好,热度持续走高。


06
培养计划更完善
参考价值高


继首届强基生顺利完成转段后,各高校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内的培养方案更加细致,还有各专业的详细培养方案,考生参考价值大大提高。


上下滑动查看↑↓


图片

图片

同济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截图▲


从以上几点变化也可以看出,各高校在不断扩大招生专业的同时,充分利用招生自主权,依靠招录规则更精准地选拔合适的人才。


图片

强基计划释放出哪些新信号?

中学应该怎么做?


当下,高校强化招生自主权,使得强基招生规则细化,一校一策的特点愈发显著,以往依靠高考成绩、竞赛成绩简单定位就能报考的高校会越来越少。强基计划作为国内顶尖高校最重要的人才选拔途径,各高中学校务必要关注政策变化,把握变化背后隐藏着人才选拔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强大助力。



信号一:
强化数学学科地位与单科特长认可


新增“小破格”政策明确强调了数学单科成绩的重要性,允许数学成绩优异的考生直接破格入围,这无疑是对数学拔尖人才的极大鼓励。信号表明国家愈发重视基础学科尤其是数学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及对具有数学特长学生的特殊需求。


这也可视作知名高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有利信号,即有利于让更多“偏才”“怪才”脱颖而出,为国家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基础力量。


2024年强基计划8校出台“小破格”政策,将数、理等学科地位推至新高度,中学应当加强数、理等核心学科教学教研力度,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些校本教学教研能力不足的学校,则可以探索多校联合、地区合作机制,或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对不同水平、不同目标的学生开展分层分类培养,精准配置资源,提升培养效率。


学校在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各类数、理竞赛活动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合理选科与规划,针对强基计划的新政策,为数学特长生提供个性化升学咨询,帮助他们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并制定适应强基计划要求的学习与备考策略。



信号二:
关注核心科目与专业相关性


多校采用核心科目加权入围,且核心科目范围进一步扩大,体现出高校在选拔过程中更加注重考生所选专业与其高中阶段相关科目成绩的关联度


学校要注重推动学科均衡发展与特色培育,在保证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鼓励各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开设与强基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或研究性学习项目,增强学生在相关核心科目上的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


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强基计划涵盖的专业领域及其对应的核心科目要求,帮助他们早做学业规划,有意识地提高与目标专业相关的科目成绩,为强基计划申请做好准备。


同时可以加强与高校的沟通与合作,了解各高校强基计划的具体科目加权规则,及时向学生传达信息,同时争取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家进校讲座,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专业解读和报考指导。



信号三:
拓宽专业领域与交叉学科培养


强基专业新增丰富,尤其注重基础学科与新兴、交叉领域的结合,显示出对具备宽广知识视野和交叉学科能力人才的需求。


这要求中学应当重视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通过定期开展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出合理的专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可以更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引入或强化与强基新增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与技能教学,比如生物医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探索兴趣。


举办专题讲座与实践活动,邀请科研机构专家、行业领军人物来校分享,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科研基地或进行短期科研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交叉学科的魅力与挑战,增强其报考相关专业的意愿与信心。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支持学生参与校内外科研课题,尤其是与强基计划新增专业相关的研究项目,通过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信号四:
强调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


“复交南”模式扩散,校测考核提前且权重增加,表明高校在选拔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潜质的考察。明显地释放出“提升对考生学科潜质和创新能力考查”的信号,强调了高校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原则。


对于中学来说,做好课内知识与拓展内容教学的平衡,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目标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构建校本培养体系,才是当下顺应强基政策趋势,快速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率的关键。


当然,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中学、教师、学生以及更多社会力量,在政策支持、教学教研实践、教育资源供给、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作为。



信号五:
政策日趋规范化、细致化、个性化


强基计划自2020年出台后,经过几年的优化与调整,目前已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各高校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内的培养方案更加细致,还有各专业的详细培养方案。


在强基政策日趋规范化、细致化、个性化的当下,强基的定位和报考,甚至于学生的学业规划都更应该注重“精耕细作”,依据各高校选拔模式、考查偏好、特殊要求等特点,协助学生进行科学择校定位,精准报考。


面对2024年强基计划的招生变化,中学应当围绕强化数学教育、关注核心科目与专业关联、拓宽学科视野、优化选拔准备、应对竞争压力等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以培养符合强基计划要求的拔尖人才,提升他们在强基选拔中的竞争力。同时,学校应保持与高校及教育政策的紧密联系,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强基计划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图片
分享